花 毽

  • 项目编号:
    ZZ-01-VI-0001-01
  • 类别:
    传统体育、游艺与杂技
  • 类型:
  • 发布日期:
  • 更新日期:
  • 荣获:
    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
  • 颁发机构:

    花毽,2006年12月8日入选镇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、游艺与杂技类名录。
    踢毽子源于我国汉代,自六朝开始盛行,至清末达到鼎盛。丹阳几乎
家家有毽,人人善踢,普及到全丹阳地区,每逢春节街头巷尾到处可见踢毽之人
宋人高承在《事物记源》一书中,对踢毽子有较详细的记载。它的基本踢法为:单踢、盘踢、磕踢、跳踢。其他踢法有:落脚、上头、挂绕、磕绕、绕转、过腰、串肩、金钱眼、拉燕、倒打等
    毽子可分为纸毽、绒线毽、鸡毛毽等种类,毽子制作方法(以鸡毛毽为例):可取约长4厘米的一段鹅毛管,一端十字形剪开呈四瓣(长约2厘米),然后分别将其外折,用两片布或皮革把铁垫夹在中间,沿铁垫边缘剪成圆形并缝合结实,再把鹅毛管折开的四瓣缝在中间,最后再向鹅毛管中插上选好的鸡毛,一只毽子就做好了。
    踢毽子主要是用下肢做接、落、跳、绕、踢等动作来完成,它使下肢的关节、肌肉、韧带得到很大的锻炼,同时腰部得到锻炼。跳踢时不但要跳,腰部动作也很重要,上肢随着摆动,颈部也在运动。连续跳踢数十次,心跳每分钟会增加到一百五、六十次。经常参加该运动,可使关节灵活,下肢肌肉和韧带练出弹性,心、肺功能得到全面提高,不仅可以强身健体,还可提高人们的灵敏度和动作协调能力。

申报地区或单位:
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

保护单位:
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